【福州晚报】培育文明乡风 听听专家怎么说

时间:2019-12-03作者:记者 郑瑞洋 毛小春浏览:359

       榕城大地,锦绣山川,乡风文明迎面来,乡村振兴跨步去。

  “善美寻乡”2019福州淳朴民风榜样村巡礼活动正在全市火热开展,各县(市)区踊跃报名,读者积极推荐,福州晚报深入报道,掀起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新高潮。

  近日,记者采访了一批专家学者,诚邀他们为乡风文明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提高乡村文明水平 促进乡村振兴

  周道华(福建社会科学院精神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

  “善美寻乡”2019福州淳朴民风榜样村巡礼活动对提振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该活动可以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由于城镇化、市场化等原因,农村思想道德的建设和发展相对经济发展有些滞后。在此背景下,福州要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树立榜样,提高乡村文明水平,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

  其次,该活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有重要的意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抓好党风政风建设,确实能促进农村民风改变。但是,民风在乡村更是基础,因为人与人的交往必博娱乐,BBO娱乐体现在民风上。因此,淳朴民风能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也能促进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旅游聚人气 打造文化品牌聚财气

  卢为峰(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如何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涵养乡风民风?如何打造文化品牌,助推乡村振兴?我们以仓山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开发为例,来具体谈谈。

  仓山区人文荟萃,应充分发掘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严复作为仓山区的第一文化“品牌”,统筹发掘整合该区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结合乡村文化休闲旅游,做好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既丰富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又提升他们的精神品味。

  发展乡村旅游,让文明乡风看得见、聚人气。建议将仓山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进行连片旅游开发,科学合理地规划线路和时间,打造“美丽村镇游”。比如,火车南站所在的胪雷村,可以发挥陈氏祠堂对民众的教化功能,将其作为家风祖训教育基地;将陈绍宽故居作为海军教育基地,与不远处的马尾船政遗址相呼应。

  打造文化品牌,让文明乡风传得开、聚财气。建议仓山区打造独具特色的四大文化品牌:突出严复故乡,打造严复故里品牌(阳岐);突出田螺姑娘和帝师之乡,打造螺仙之洲品牌(螺洲);突出茉莉花茶,打造茉莉花茶之乡品牌;突出海军,打造文武双全之村品牌(胪雷)。


全面盘点闽都乡村文化

  林山(闽都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明年,福州要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迎接世界新奇而热切的目光。此次“善美寻乡”活动,是一种“热身”,也是一次“预赛”。

  首先,我觉得要借此机会,对闽都乡村文化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对乡村的古建筑,包括古厝、庄寨及其历史上形成的乡风民风、乡情乡愁,进行深入盘点。特别是各乡村当地的村民,要唱主角,尽责任。通过寻找、收集、田野调查,对乡村的文脉进行梳理,舒筋理气,大开闽都乡村文化之源。

  其次,对推荐、收集的乡风民风、乡情乡愁相关内容进行全景展示。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平台、手段展示。寻找“善、美”要求“真”,要总结、提炼后展示。要成为一次地域文化、乡土文化的大宣传、大普及。让当地人了解、热爱和传承文脉,让外地人喜欢、消费、想念乡村特色文化。

  最后,要全新提升。古厝当年就是新厝。古厝是活的,是今天的,更是明天的。闽都乡村文化源远更要流长。要探索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无缝接轨,创出品牌。传承要重视创新。站位要高,视角要新,有时代感。古厝是福州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四个方面“激活”文明乡风

  林秀玉(闽江学院历史学教授)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是乡村建设的初心、旗帜和方向。我结合近两年乡村振兴调研所得,谈四方面建议。

  复兴优秀乡村文化。福州乡村文化内涵丰富,广大乡村创造并保存了宝贵的农耕技术、农业遗产,还形成了一整套价值、情感、知识和文化体系。同时,我市乡村各有特色。挖掘和复兴乡村历史文化,应彰显其个性与特点,充分发挥其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性力量。在广大农村,人走村空的状况几乎普遍存在。组织收集和编写乡村史,不失为激发村民乡愁与亲情的有效方法。不断被激活、重塑的集体记忆,将使村民们真切感受到自己和家庭、村落之间的联系,提升其对乡村的依恋感以及改造自己家乡的责任感。这有利于乡村振兴最核心要素“人”的回归,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性力量。

  发挥新乡贤作用。新乡贤指的是有文化、有见识,善及乡邻,有爱乡奉献精神的贤达之人。一方面通过对当地优秀乡民的培育,另一方面通过高层设计和政策制定,让必博娱乐,BBO娱乐农民工、大学生、退休人员在乡愁、乡情的感召下,携带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返乡、下乡居住或创业发展。这些新乡贤的到来将激活乡村的新活力,把乡村文化带入新的发展阶段,有利于乡村培育良好风气和提升文明程度。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传承活化乡村“德治”“自治”的传统文化。大部分农村宗族文化根深蒂固,几辈子乡里乡亲形成了熟人社会。在农村推行血缘、地缘与亲缘相结合的自我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普及法制推行法治,不失为乡村善治之路。发掘那些普通村民乐意共享、与时代相适应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乡村形成德治、法治与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现代治理体系。



转自-福州晚报-第008版-2019年12月3日

http://mag.fznews.com.cn/fzwb/2019/20191203/20191203_A08/20191203_A08_1.htm